中房报·首页轮播
A+
银保监系统开年密集披露200张罚单 违规发放涉房贷款受重罚

中国房地产网

2021-01-15 18:03

银保监系统开年密集披露200张罚单 违规发放涉房贷款受重罚中房报记者 苗野 北京报道

1月15日,忻州银保监分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表中显示,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忻州分行存在违规发放房地产贷款行为,忻州银保监分局责令其改正,罚款50万元,并对刘志华、李宇栋、李勇鹏警告。

继2020年银保监会及各级银保监局披露3878张罚单约15.42亿元罚金后,2021开年,银保监系统监管丝毫没有放松,已密集披露超200张罚单,合计罚款金额超2.5亿元。

从处罚事由来看,信贷管控不审慎成为银行受罚的“重灾区”,其中涉及房地产行业贷款违规问题仍是监管处罚重点。由于执行中的动作变形,部分银行的分支机构因“涉房”以及“涉土地”信贷审批中出现了违规行为。

下沉至各地的农商行以及同为中小银行的城商行成为领取罚单的主力军。中行常州分行、浙江稠州银行嘉兴分行、江西上栗农商行、泉州银行龙岩分行均因涉房贷款违规被处以30万—100万元不等罚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2021年无疑是强监管、强问责年。金融业正在坚持“房住不炒”,房地产金融再度成为优化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的抓手。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要解决的是房地产行业负债率较高问题。从这些处罚案例,不仅可以看出金融行业的风险点所在,亦可管窥金融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和未来政策方向。

又见罚单

虽然监管重拳频出,但是违规涉房贷款并未销声匿迹。开年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因此类行为收到监管罚单。

1月12日,中国银行常州分行因违规发放商业用房贷款,被常州银保监分局处罚人民币45万元;1月11日,浙江稠州银行嘉兴分行因信贷管理不审慎,个人经营性贷款资金被挪用于购房,被中国银保监会嘉兴监管分局处罚人民币30万元;江西上栗农商行因违法违规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被处罚款45万元;泉州银行龙岩分行流动资金贷款违法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遭龙岩银保监分局罚款100万元。

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近几年对房地产融资领域的的强监管从未弱化。尽管通过结构性定向工具引导大部分资金进入了实体经济,但仍有一部分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随着监管力度加大,违规“输血”房地产行为将得到严格禁止。“三道红线”从贷款需求端限制房地产企业信贷规模,集中度管理“两条红线”则从供给端进行限制,且基本上框定了一定时期内房地产贷款规模,从融资源头上加强了对房地产行业融资监控。

对于银行来说,涉房贷款毫无疑问是信贷业务重中之重,部分上市银行涉房贷款合计占比已经超过30%。在去年的13张单张罚金超过千万罚单中,有8家银行违规行为涉及房地产领域。

长期以来,监管机构对信贷资金参与房地产业务态度非常谨慎,各监管机关联合并各自下发了各类限制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文件,但仍有银行铤而走险。

体型庞大的国有六大行及股份制银行频有巨额罚单产生,每年能占到总罚款金额近五分之三的体量。

1月8日,银保监会一口气开出21张罚单,涉及国开行、国银租赁、工商银行、邮储银行、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新盛信托和长城华西银行这7家金融机构,共计处罚1.995亿元。

具体来看,国开行因24项违规问题此次总共被罚4880万元,问题主要集中在存贷款业务和同业业务;工商银行此次因存在23项违规行为被处以5470万元,其中占绝大多数是理财业务的违规,包括理财资金违规用于缴纳或置换土地款。邮储银行则因存在26项违规行为共计被罚4550万元,贷款业务、理财业务和同业业务违规则是此次被罚主要原因,包括同业投资资金(通过置换方式)违规投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项目。

实际上,理财业务、同业业务一直是2017年“三三四十”整治活动以来监管部门处罚的重点领域。

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开年仅半个月监管机构已开出数百张罚单,其中银行机构理财业务和涉房贷款及土地出让金相关业务为被罚重点,表明2021年监管层持续推进“严监管”决心和“零容忍”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金融机构在经营中仍然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银行在理财业务上的自查自纠和房贷风险的预防控制上意识不足。

信贷强监管升级,严防违规“输血”楼市

早在去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央行行长易纲就提出,货币政策还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预计带动全年人民币贷款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随着2020年全年信贷社融“成绩单”的公布,这一预估规模得以证实。

1月12日,央行发布的2020年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统计数据显示,全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9.63万亿元,同比多增2.82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4.86万亿元,比上年多9.19万亿元。

不论是全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还是社融融资增量规模都“完美”契合既定目标。随着货币政策回归常态化,市场普遍认为本轮信用扩张周期已见顶,今年信贷社融增速将有所下滑,信用环境的边际收紧将利于稳定宏观杠杆率。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认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在房地产行业与银行金融业中留下诸多风险隐患,为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高压将会是未来常态,大力整治各种金融乱象直到达到预期。

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实施,给银行设定了关于房地产行业贷款规模的“两道红线”。要求银行业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

其实,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自2018年2月央行工作会议提出后,被监管层在不同场合曾反复提及到,但始终没有说明具体内容。此次通知,实质上形成了对房地产行业限贷的作用,并通过影响未来信贷资金布局进而影响银行盈利前景。

华泰证券根据上市银行2020上半年的数据整理来看,大型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都未触及上限,只有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超过上限不到2%,两者业务调整过渡期均为2年。

中小型银行尤其是城商行踩线较为严重。其中,招商、兴业“两道红线”全部踩中,且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均超过2%;浦发银行、平安银行房地产贷款稍微踩线;城商行中成都银行、青岛银行、杭州银行等踩中“两道红线”。

从贷款额度上看,房地产开发贷是监管的重点,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是每年增量房产贷款尤其开发贷的“急先锋”,因此这两类银行是踩中“红线”集中地,也从侧面解释了这类银行因涉房违规放贷频收罚单的主要原因。

“过去数年银行过度依赖房地产相关贷款,使其贷款结构出现了一定问题,银行需要多元信贷业务来对冲风险。‘两道红线’是为了金融业结构性优化,目的是让房企不要过度扩张,所以金融高压态势将延续。”盘和林说。

在陶金看来,“两道红线”规定的关于房地产贷款的两个上限大部分银行是满足的,但考虑到房地产贷款本身每年的增量,这两个上限刚性比较明显,因此“两道红线”更多的是在控制房地产贷款增量,同时在存量部分关注不同类型银行间房地产贷款规模的结构调整,以使得不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与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银行相匹配。

何雨芮认为,从房地产业形成的“三道红线+两道红线”金融贷款调控格局来看,其中,“三道红线”严控房企融资,降低房企负债;“两道红线”控制房贷规模,降低居民杠杆风险。对银行业而言,该制度有效引导了其发放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房地产金融监管从生产端蔓延到需求端,延续了金融“强监管”高压态势。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银保监系统开年密集披露200张罚单 违规发放涉房贷款受重罚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