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新闻
A+
黄金时代的真房事和假先知

2018-12-24 15:02

■张文豪/文
对我的一位朋友来说,2006年很重要。那一年初,他买了套新房,在北京二环和三环之间。
当时的房价是每平方米7100元,总价110万元左右。在现在看来,花100万元买一套房似乎算不上一笔大钱,但在当时,买房对于一名月工资3000元的记者而言,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动力(原来在国企已分了一套不大的房子),更没有魄力:每月要把工资上交给银行?
最终能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我的朋友要感谢以下几个人。
第一位是项目的售楼小姐。她经常打电话给他,说房子剩得不多了,还可能会涨价,让他快下决心。我的朋友放下电话,哧笑一声:开发商惯用的骗人小伎俩。但当脑海里浮现那个身材高佻、面容娇好、言语诚恳的北京姑娘的笑脸时,又觉得她不像在骗人。
第二位是去年离世的首创置业董事长刘晓光。2005年底,一帮京城房媒人,随刘晓光前往上海参加住交会。上海房价已然在2004年率先上涨,并受到官方和官媒的“敲打”。会间,刘晓光非常肯定地说,既然上海这样,北京房价没理由不涨。你们这帮京城名记,不够敏锐。
第三位就是朋友的老爹,一个在三线半城市里干了30年的老供销员。当时他短暂住在北京儿子家。老头儿绕着美女销售员推荐的项目转悠了半个月,对儿子说,这个房子还是买吧。他的理由倒不是赚钱,那个年代,再进取的人也不会想到日后北京房价会涨那么多。
他只是底线思维,掰着手一项项算:项目楼下是五号线地铁站,500米范围内有家乐福、物美等三间超市,离龙潭湖公园一公里,离天坛三公里,附近加油站、中小学、医院、银行网点一应俱全。对了,当时这个社区还号称北京第一个富人区。
他老爸说,你就算一项利好值10万块钱吧,也超过100万了。朋友撇撇嘴:说出花儿来,我也不买。他老爸急了:那我掏钱你买不买?我的朋友敏锐之极,立答:买!
一个月后,老爷子在老家把首付凑齐。
4年后,朋友食髓知味,又买了一套新房,把这套房子租了出去。
售楼员天天接触客户,对需求知之甚详;刘晓光跨政商两界,对城市发展了然于胸;朋友老爸做了多半辈子供销员,啥花人花账都见过,算账算得实在,加之是外地人看北京,又“旁观者清”。
他们都属于听得见一线炮声的人。但是……
但是他们的看法在当时微不足道,占据舆情头条的是专家。他们或是根据政治正确,比如涨价就是不好;或是根据国外经验,周期泡沫要破灭;甚至盲人摸象,将局部利空放大,比如海南和北海曾有过的乱象。
回首楼市的黄金时代,知名的专家如过江之鲫,没有缚虎手,但有悬河口,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四位。
第一位是易博士,曾任中国最高学术机构社科院某重要科室负责人。
因为常对房地产发表斥其所非的负面评价,遂有“敢言”之誉,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
此君为赣西北人氏,口音鎾牙诘屈,即便说普通话,亦很难懂。他的理论并不复杂。2005年他曾预测:上海房价下跌50%、北京下跌30%。这是他在北京二环路上坐车绕一圈,查看灯光发现空置率很高后得出的结论。
他发表的《谨防房地产业要挟整个中国经济》的千余字经济评论,和一路蹿升的房价一起吸引了大众的眼球。其结论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不可避免。
他曾在一个论坛开始前的贵宾室,面斥一位中国房地产业大大有名的意见领袖,也是知名开发商。也因之,易先生的另一句名言是:房地产商比我更不了解房地产,他们怕我。
易博士台前说楼市有泡沫,台下自己买了两套房。其中一套位于昌平西N旗,是叠拼复式洋房。
第二位是洋气的谢专家。他为某美资大行的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号称通读足本《罗马帝国衰亡史》,曾因成功预言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而名声鹊起。对他来说,对中国房地产难以理解的最主要一点或许是:中国房价怎么能高于外国?一切的质疑均来自于此。
他透过水晶球看到的场景是:“当前房子的供应变多,而内地的出生率一直很低,最终房子将会像电冰箱一样,价格越来越低。”他因此被称为中国房地产的“空军司令”。
当楼市回暖,出现“抢房”,并未如他愿时,他又声称,内地房价的破灭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如同股市下跌一样,一直跌掉80%。
这样,精通历史的博士,把自己置于不败之地。就像他们的祖师爷凯恩斯说的那样:长期来看,人最终是要死的。
魏专家,为中国顶级学府之经营学院教授,他最著名的论断是“炸楼论”,彼时为新世纪初期的2001年左右。他认为,中国房地产供过于求,已形成泡沫。在一位财经记者采访他时,他说,现在房子太多了,卖不出去。明年会出现炸楼现象。又异常肯定地加上一句:如果明年不炸楼,我就跳楼!
后来的结果是:这两件事情都没有发生。
时姓专家,也是认定中国房地产定有泡沫。
他的理由来自于海外游。他到美国去了几趟,看到在很多城市和城镇里,用20万美元就能买到郊区的独立别墅。于是痛斥中国开发商之狠毒贪,哀怜中国购房者之痴嗔迷。
他不知道,美国的土地是私有制,每人的土地相对又小又偏,国家不会在短时间内大量集中投资基础设施。一座乡郊别墅的配套,也就是一座中小学、一座木制教堂、一间老年白人消磨时光的酒吧和一条国道。不明白的话,请就美国著名电影《低俗小说》里那令人惊悚的乡村和公路,进行脑补。
至于人口稍多的城市,因为有房产税,使得美国的房价被平摊在税款中。这好有一比,中国的房价是游乐场的通票,买一张,所有项目都能玩;美国的房价仅是门票,入场后每个项目都要再买票。你说哪张票贵?
三人市虎,何况四大先知?他们甚至能把圈子里的人都忽悠晕。
彼时一位房企营销总监,总觉得别人骂开发商骂之有理,比如虚假营销哇,钢筋含量低呀,确实存在。于是他觉得心虚,就将房子卖了出去,把钱投入股市。变成了《圣经》所期待的虔诚信徒状:左脸被打(卖房子),把右脸也贴上去(去炒股)。最后整张脸都肿了!
专家们傲行十载,诲人无数。结果亦如电影《夏洛特烦恼》剧终处,沈鹏告诫他那位劝人早卖房的傻哥们时所言:“没什么特别的事儿,就别跟亲戚们见面了”。
距离四大先知的全盛期,过去了好多年,期间北京的房价涨了10倍。现在,更多的城市正在效北京故事。
抢人,摇号,你还没唱罢,我就要登场。西安起,天津未终。看得出门道,猜不到结局。门道很简单,就是变着法儿让你买房。但这样做下去,未来会怎样?真想不出,也不敢真想。
无法预测将来,只能钩沉往事。只不过,有三件事似乎是确定的。
1.很多要素的“积变”都到了临界点,以前能用的招儿,以后未必能用;以前不会出的事儿,以后可能会出。算账埋单的日子快到了。
2.形势比人强,万事皆有可能。你既要为谢博士说的行业末日做准备,也要为楼市行情的回暖做备手。但你也知道,一般来说,人只能赌一头。
3.当专家和你老爷子说的不一样时,多听老爷子的。专家最关心的是讲课费,你老爷子最关心的是你。他俩都没错,你最好也别错。
编辑:wangchunhong
标签:房地产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