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财经
A+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我们要建设韧性城市,突发事件下能迅速应变也能尽快回归常态

中国房地产网

2021-04-28 22:29

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我们要建设韧性城市,突发事件下能迅速应变也能尽快回归常态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通过城市更新让城市更具韧性,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群众的安全与健康。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对韧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建设韧性城市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我们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排除能力、迅速应变能力;提高抗压强度和处置化解能力,以及加快恢复速度,尽快回归常态的能力。”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宋春华表示。

4月28日,一场以“空间重构·赋能城市肌理焕新”为主题的“2021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系列活动及案例征集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宋春华在会上发表了主旨演讲。

宋春华历任兰州市副市长,甘肃省建委主任,原建设部总规划师兼房地产业司司长,长春市市长,1998年~2001年任原建设部副部长。几十年来,他在房地产开发、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方面作出了大量重要研究成果。

如今耄耋之年,满头华发的宋春华老部长依然在为中国城市更新发展建言献策。

宋春华表示,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60.6%,可以说高速的城镇化很快就要接近尾声,“十四五”时期城市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于城市而言,怎样实现高质量的城镇化?对于城市而言,怎样建设高品质的城市?“十四五”规划给出了明确方向,就是要加强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他说,在“十四五”规划中有“三个推”:一是推行功能复合、立体开发、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发展模式,这是模式问题,即推行集约紧凑模式;二是推行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落实新的建筑方针;三是推进城市更新,改造老旧小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两旧一村”,老小区、老厂区、城中村,推进一些老旧楼宇改造;通过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顺应新的理念。

宋春华说,“十四五”对城市未来发展愿景也有了新的提法,就是最后几句,我们要建设“宜居、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和韧性城市”。

我们的城市更新怎么回应未来的城市愿景,宋春华提出了五个方面要求:

一是通过城市更新提高城市的宜居性,满足群众对更高居住水平的要求。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成大城市老旧厂区改造,改造一批大型老旧街区,因地制宜改造一批城中村。”

在宋春华看来,城市更新要实现宜居性:一类是要保证基本配套设施,包括水、电、气、路、网等;二类是提升基础设施,即加装电梯、公共活动设施、停车、物业用房等;三类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有养老、托幼、食堂、文化等设施。

二是通过城市更新,对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回应,建设低碳城市、绿色城市。“要发展智能建造,推广绿色建材、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特别是建筑运维消费耗能巨大,必须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大力发展近零能耗的被动式建筑,把采暖、空调的能耗削减下来。”他说。

三是通过城市更新传承城市文脉,保护和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建设美丽家园。“对老旧城区、历史街区、历史建筑景观等遗存,在保护前提下,加以活化、改造、利用,塑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场所精神。”

四是通过城市更新让城市更具韧性,以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群众的安全与健康。“建设韧性城市的意义就在于提高我们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预防排除能力、迅速应变能力;提高抗压强度和处置化解能力,以及加快恢复速度,尽快回归常态的能力。”

五是通过城市更新坚持创新,加快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怎样提升城市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主要是对市政公用设施及各类建筑的物联网应用进行智能化改造,推进城市数据大脑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平台、社区感知设施和家庭终端的联通,发展智能预警、应急救援救治、智能养老等等便民服务,这样城市的运行效率与质量才能提高。”宋春华说。

本次活动由中国房地产报主办,中房同创、中房智库联合承办,清华大学中国城市研究院进行学术支持。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宋春华,韧性城市,回归常态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